综合网校 网校老师

这3种底层能力,才是让孩子赢在未来的关键

代找资料 联系方式

作为《令人心动的offer2》里最出圈的人物,丁辉出身农村,父亲是普通工人,毕业于非985、非211,甚至非法律专业的二本院校,这样的经历在一众出身名校、家境优越的求职者中,显得格格不入。

这3种底层能力,才是让孩子赢在未来的关键

丁辉平凡的就像坐在隔壁的同事,但也最让人感同身受,就像一位网友说的:看见丁辉,就像看见了自己。

而在他的身上,不仅有打工人的影子,更有普通人从平凡到优秀的秘密。

机会来临前

永远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

学习力是普通人最好的底牌,“大器晚成”的丁辉深谙此道。从普通二本非法律专业毕业,到能跟斯坦福大学等一流名校的法律专业人才同台竞争,丁辉靠的就是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。

丁辉本科毕业后做着一份普通的销售工作,仅为糊口,直到女朋友提出分手才忽然“醒悟”,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后,毅然决然选择裸辞,从0开始跨专业考研。

此后,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习和复习,一次性通过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考试。参加过考研的人都知道,这个过程对专业的法学生来说,都极有挑战性,但丁辉成功了。

在采访中他坦言,“就学习能力而言,我还算一个蛮聪明的人”。

虽然高考因为心态原因失利,但丁辉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,对学习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经验,所以才能通过多轮考核,超越上万名法学生,成为获得君合面试机会的“万分之八”中一员。

“学习力就是未来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”,在丁辉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。

曾有专家预计,未来50年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中,现存知识量仅能占1%。也就是说,孩子未来竞争力的高低,不仅在于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,更被看重的是学习汲取新知识能力的大小。

所以,家长应该将孩子学习力的培养,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。

首先,激发学习动力。

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,家长首要做的不是强迫他们学习,而是先培养对学习的习惯。

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Judson Brewer曾在TED演讲中,提到人类养成一个习惯甚至成瘾,需要三个阶段:trigger(触发)—behavior(行为)—reward(奖励)。

将此对应到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上,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:

(1)制定目标,先帮孩子找到一个trigger。很多孩子不爱学习,都是因为从未获得过“学习进步的快感”,所以家长制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恰到好处,不会简单到让孩子感到无聊,也不会难到让他们丧失信心,一般以超过孩子能力10%最佳。

(2)建立学习奖励机制。在学习中体会到feeling good,是养成学习动力很重要的一步,这就需要在孩子完成目标后,家长一定要用奖励来放大孩子的成就感。一顿大餐,一个ta期待很久的玩具,都能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。

“收到学习目标—通过努力达成目标—获得奖励”,这就是最简单的学习奖励机制,获得一次奖励后,会刺激孩子们再去获得下一个奖励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奖励回路,多次重复之后就会养成学习习惯。只要一想到学习,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件“很美妙”的事情,不需要家长督促,他们也会主动去学习。

其次,提升学习能力。

当孩子拥有学习动力,但没有学习能力时,学习同样是痛苦而无效的,所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容忽视。

在此之前家长们要先知道一个公式:学习效果=有效学习时间学习专注度学习方法。也就是说,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时,家长可以从有这三方面入手:

(1)提高有效学习时间。对于爱磨洋工的孩子来说,与其逼着他们每天苦学8小时,不如帮助孩子有效学习30分钟,将一次学习时间打散成多次学习。比如将40道数学题目分成5组,每组限时15分钟做完,这样化难为易,不仅能避免磨洋工,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。

(2)保持学习专注度。消耗孩子专注度的两个最大因素,一是任务太难,二是环境太乱。这就要求家长,一方面在制定目标时结合孩子实际能力,切勿好高骛远;另一方面要营造让孩子身心都安静的学习环境,比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不要当着他们的面玩手机;辅导作业的时候,不要总是唠唠叨叨或者训斥孩子。

(3)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教授,在谈及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,“如果你能把一个概念,用最简单的话讲给别人听并让他明白,就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”。

这就是所谓的“输出倒逼输入”学习方法,也是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。比如,当孩子学会一个公式后,要立刻去做大量练习,直到深深印刻在脑海里;再比如,当孩子看完一本书后,要立马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,然后将这本书的大致意思讲给别人听。

通用的学习方法适合所有人,但家长还是要注意,帮助孩子结合自身情况和学习经验,总结一套最适合自己且高效的学习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

创新力是让孩子

真正赢在未来的关键能力

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曾说,“创新力,决定了你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”。

这一言论并非空穴来风。

美国职场有个很有趣的现象,在硅谷最好的科技公司里,包括谷歌、微软、IBM这样的行业顶尖,都有一位印度裔的CEO。

这跟我们印象里那个“神奇的印度”有太大差异,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或许在一部获誉无数的纪录片《他乡的童年》里,能找到答案。

这部纪录片探访了多个国家的教育模式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,在印度篇里被提及最多的词是“Jugaad”,意思是解决问题。

“Jugaad”在教育中的最鲜明的特点是,敢于反抗权威、表达自我、探索真理。

在印度课堂上,孩子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挑战老师。西孟加拉大学的故哈老师在采访中解释说,印度的老师都在使用苏格拉底法教育学生,这是一种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,互相激发,一起寻找答案的方法。

他们的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创新能力,并鼓励孩子不断提问和思考,进而打开更广阔的的视野。所以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职场,印度学生都很擅长畅所欲言,哪怕表达的不够好,也要说出内心的想法或疑问。

毫无疑问,这些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,是值得中国家长借鉴的。

正视孩子的好奇心

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内驱力,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尤其在五六岁以后,孩子们的好奇心会开始逐渐消退,所以家长不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更要善于激发ta的好奇心。

比如,平时多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,当他们一直在接触新鲜事物时,就会不断刺激求知的欲望,并主动去探索。

重视孩子的小问题

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,“能正确地提出问题,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”。

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,对于大人来说或许幼稚可笑,但切记一定不要从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,学会认真、耐心地回答每个小问题,保护他们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劲头;另外,当孩子的“怪问题”让家长也语塞时,千万不要敷衍或者不耐烦,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查找资料、寻找答案,这一过程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,也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

而是思考能力

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,他们在学习上百分之百地努力,甚至经常熬夜苦战,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;还有的孩子一本书读的又快又响亮,但读完后脑子却一片空白毫无印象,这让家长们无比苦恼。

深究其原因,在于他们只是在做“复读机”的工作,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点自主和独立思考,但独立思考又恰是区分“复读机孩子”和“智慧孩子”的关键所在。

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孩子,有多厉害?

新一季的《奇葩说》海选现场,刚刚高中毕业的18岁女孩陈小雨,SAT考试成绩全球前3%,拿到了世界名校匹兹堡大学的offer,以及一百万奖学金,妥妥一枚学霸。

然而陈小雨最吸引人的,是超越同龄人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自我介绍时,身为嘉宾的哲学教授刘擎问及她,为什么大学选择读哲学?

陈小雨表示,身边的人出于各种考虑都很反对她学哲学,但她坚持认为哲学是一门很“反叛”的学科,是一件很“朋克”的事情。

陈小雨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,然而当计划被迫中断时,她也不乏“曲线救国”的勇气。继续被问到,为什么放弃理想的匹兹堡大学时,陈小雨很理智地解释:“没有放弃,只是家里出了点变故,如果后期资金足够,还是会转学到匹兹堡大学”。

没有盲目听从那些“有经验”的建议,也没有因为不能去理想的学校而怨天尤人,而是时刻保持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,清醒地判断眼前的形势。

果然,有思想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魅力。

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里,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底层能力已成为教育的关键,一个能拨开云雾看到真相的孩子,才能在未来道路上比别人走得更远。

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,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,家长可以从身边点滴小事入手。

比如,放手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,他们才能学会比较超市哪种零食在打折、哪种包装更优惠;当遇到无法抉择的难题时,家长作为旁观者分析利弊,如何选择交给孩子去思考判断;游戏机不出声了,家长别急着上手,先引导孩子发现问题、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;除此之外,还有的家长选择用编程来锻炼孩子,编程独有的缜密逻辑会充分调动孩子的算法、数学等思维模式,帮助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。
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教会孩子独自面对问题,独立思考问题,他们才会在人生长路中乘风破浪。
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,我们苦苦探索,无非是想让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。而每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横空出世的,他们的成长中倾注了父母的教育智慧。

所以,从现在开始一点点为孩子成长所需的底层能力添砖加瓦吧,让ta站在你的教育智慧上,成为能在未来社会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的人。

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